Quantcast
Channel: 思兼神社
Viewing all 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網絡小說》side.01

$
0
0

「有無人玩結尾估?真人真事!」某天晚上,羅平在「香城無秘密」專頁見到這個文題,一如既往地點開連結,八卦別人的事。

Marionette 結尾係點先?
Like Comment 9 minutes ago

IdolM@ster 你有無玩過架?
Like Comment 6 minutes ago

The Iconoclast 等樓主出題
Like Comment 4 minutes ago

思兼 在某大廈的天台跳了下來。
Like Comment 2 minutes ago

又說玩又說真人真事,他傻了嗎? 分明就是認真就輸了!鍵入「在學校天台跳下來。:O)」一開始猜當然不要猜得那麼中,遊戲太早完那就沒有意思了。反正是玩了,玩得盡興點也沒關係吧。

「讓我看看你甚麽葫蘆賣甚麽藥。」

(xxx)

雖然香城中學嚴令禁止手提電話,通常都沒有太多人理會。風紀除當場捉到之外治不了學生的罪。之前因為有律師家長曾經投訴學校搜書包侵犯私隱,結果在庭外和解的同時廢除了這種做法,誰敢搜書包就法庭見吧。也因為代價太大,上課老師也不會理會同學玩電話,只要安靜即可。

課堂還在教圓方程,羅平在補習班已經上到了以前中六課程的排序與組合,上課的目的只為了困住學生在學校,好讓家長可以去上班,將責任外判,關鍵時候還可以指住老師來罵,有甚麽關係?每年三萬六千元學費,本身就是讓他們受氣的好不好?

iPhone即世界,他握著手機上網,這種佔有感令人心醉,唯有佔有欲才帶來安全感。

即使他成績在前十名,也沒有為他帶來太多成功感:他未試過成績差,但沒有繼續努力的理由——第一名也不過是在學校這間業績工廠最忠心的笨蛋而已。只要他想,讀好書其實不難,但既然每天只見幾十分鐘的兩位名為「父母」的監護人也沒有太大意見的話,那就湊合著這樣吧。右邊褲袋裡面的鐵煙盒裡面裝著幾支醇薄萬,右手食指微力敲著鐵盒,煩惱總令人煙癮起。

坐在窗邊的他望著那沒甚麽意義的藍天,他想自己大概理解Zuckerberg為何可以在這種只有輸家的世界裡面出人頭地:我們每個人都是害怕被看光的露體狂。班房裡面每個人都不過是純白端正的校服下的野獸,不能說穿的共同謊言下,每個人卻在Facebook上裸露自己,阿當夏娃都樂此不疲,禁果在痛苦之前,它總是甜的。身體在現實世界總是被誰所佔領,被校服、被老師、被監護人、被那連名都不知道的路人,用言語與責難視姦著。所以才要躲在私人試身房裡面沉迷自己的胴體,以及別人仰慕(也被設定為只能仰慕)的舔吮。

對,我們都愛舔吮別人,所以才有「香城無秘密」。透過互相舔吮來互相佔有,透過自願被佔領來反操縱別人的視線與愛慕;在無名下掩藏最不可名狀的感情。早已沉底的與某君告白,把不結果的感情製成英雄戰死的煙花,在天空綻放成自己的讚歌。輸左都要贏,繼續這種淫靡的佔有與追逐。

「切!」忽然變成了大文豪,他後悔自己沒有把這段在數學堂發呆時的思考寫下,這種潮文多數有人讚好,他明白的。

若無其事地去「香城無秘密」獵奇,羅平發現自己猜的那個選項竟然是眾選項中最多人讚好的。由於「秘密」是匿名發布,並沒有人知道真正發布人是誰,大家都是玩著猜,有人連說「在世貿大廈跳落來」都寫得出,兩年前就塌了啊,雖然這選項的支持者僅次於羅平的那一個。大家都樂此不疲地猜,故事的上一步是怎樣。總覺得網民的創意總是無遠弗屆,尤其是鬼點子,總是令人著迷——最少比那不斷打圈的學習吸引。

(xxx)

接近午夜的十一時,羅平剛剛離開補習社。補習社的進度比起學校快得多,填鴨如果吞嚥得不夠快往往會哽死,所以吃完的鴨往往比吃之前更累。一式一樣,一明一暗的街燈會令人憂鬱,手機所接駁的喧鬧成為驅走落寞的最佳工具。四個小時內回應數竟由五十六跳到二百多,真的那麼好玩嗎?用手機看這麼多回應總是累人,推了近百個回應才發現到一切的始作俑者。

The Iconoclast 會唔會係真架?我收到一張咁既相,有無其他朋友收到?
Like Comment 4 hours ago
460 people like this. 

附圖:是同班的蕭莫妍進入了某男人的家裡,而那男人看不清楚。
附註:是誰與誰?搞甚麽?

的確在上面The Iconoclast一直都有留言,還會間中提到毫無意義的亂猜:例如是「姨媽探訪,所以心情不好」等。食指掃過屏幕,翻看剩下來的留言,一開始還有些留言質疑他想借刀殺人。但在他不斷澄清同時,有第二個網友Dennis也報稱收到,最後竟然有十多個人說同樣收到,這應能夠證明到並不是Iconoclast做吧。最後十多個留言,討論焦點明顯轉移了,大家都在想是誰寄出這郵件,還有是相片中另外一個男人是誰。

未幾,Marionette上載了一幅清晰版的相片上網:今次辨認得到那男人了,是羅平的班主任趙英秀。新入職沒多久,沒甚麽特別的班主任。應該說,羅平對他其實沒甚麽印象。接著數十分鐘,這百萬噸級的花生炸熱了鍋。網民迅速起底,甚麽班甚麽人甚麽職位都大概知曉,畢竟這世界最方便的谷歌圖像搜尋,令起底以幾何級數加快,連蕭莫妍是班長都掀了出來,起底規模令人乍舌。唯獨是圖中趙英秀的家門比較堂皇,不像是公屋戶多走簡約路線,不知道是哪屋苑哪大廈。

【集中討論區】女班長入男老師屋企仲有咩可以做?
Like Comment 1 minutes ago

某人經由「香城無秘密」再發匿名新帖。「咚、咚、咚」準時於深夜一時的敲門聲,他被逼要睡了,否則明天拖板就會被監護人奪去,在僅餘的電池中,消耗著有限的美好。

(xxx)

連打數個呵欠,遙望窗外一成不變的藍天,羅平並不沉悶,反而有種難以名狀的寫意。早上剛回到班房已聞到了花生燒焦的臭味,開始發酵成別的物質,講不好是甚麽。蕭莫妍整個早上都低著頭,間中用手帕擦著眼角。竊竊私語中不難聽出端倪,顯然是「香城無秘密」的延伸討論。蕭莫妍從來不帶電話上課,應該是個好學生來的。但其實羅平他也說不定,跟她同窗半載,談話交流甚少。無本事辨別面具與真我。

大概沒有男生願意劃破這刻的沉默,一來沒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說不定蕭莫妍是因秘密被揭穿而哭。二來回護她的話,稍一不慎會玩火自焚,把兩個人都燒著。班房裡面,除了留言者,還有沉默者,一如那些突然竄出來的網民。

新帖的回應數都已經過三百,那些名多得連羅平自己都記不下了,就記得Marionette幾個英文名。一如所料,「甚麽傑出學生,還不是睡出來的?」「其實她都幾索,話唔定係隱藏巨乳。」「儀容端正,唔知道床上係咩樣?」「趙英秀條仆街幸福啦,咁正既女咁就上左。」看畢這帖,他望過去蕭莫妍那邊。羅平不知道自己當時的樣子是怎樣的,只見蕭莫妍濺著淚跑出課室。

趙英秀步入班房,眼見沒人叫起立,則問及蕭莫研的下落。半班學生哄堂大笑起來,蘇修端回道:「阿Sir,見唔到咪即係缺席咯,唔通響你屋企咩?」趙英秀看樣子似是懵然不知,講台下仍然是此起彼落的談笑聲。

蕭莫妍走了,網上面隨即開始討論:「呢度係同班同學既報告:蕭女已經畏罪早退。」

(xxx)

月亮報今日港聞版三條大字標題:「班主任禁室培欲 被學校免職」蕭莫妍與趙英秀兩個人皆缺席了兩日,當然有很多流言蜚語說他們雙宿雙棲,高潮迭起。很多根本不是香城中學學生進了「香城無秘密」來吃花生,令管理員要緊急將此群組從公眾轉為私人。儘管如此,群組內已有數而千計的人加入了,根本無法分辨誰是學生。班上有消息流傳說蕭莫妍今天會回校辦理退學手續,當然少不免的是傳媒朋友爭相採訪這名人,幾個記者常在校門前張望,保安驅趕了好幾次仍然不離去。

來到下午第六節課,忽然一聲巨響,只見蕭莫妍的屍體躺在地上,一地鮮血。不少老師在場擋開學生,救護車也迅速趕到。羅平從高空望著那些哀悼的人,那寂靜無聲的死體,以及網上面瞬間氾濫的訃聞與轉載。這刻羅平想起的:並不是那血腥的死亡景象,而是那應驗了的結尾估。

- END side.01 -



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 04

$
0
0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4][BIG5][X264_AAC][720P][01-21-44]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4][BIG5][X264_AAC][720P][01-25-53]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4][BIG5][X264_AAC][720P][01-27-37]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4][BIG5][X264_AAC][720P][01-29-10]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4][BIG5][X264_AAC][720P][01-29-44][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4][BIG5][X264_AAC][720P][01-26-00]

突然想起,其實雷德本人也像思兼遊學的處境。那種對異地所有概念的不熟悉:例如在歐洲過馬路是車讓人先行,在亞洲地區則倒轉;到現在我騎單車時我還是會習慣地讓車,結果就會出現互相禮讓,各不前行的怪現象。

雷德在第一集曾經自白道:「最後一次感到恐懼是何時的事呢?在忘卻了一切不需要的事之後,我變成了一名士兵。通往勝利的道路,永遠是那麼明瞭,根本無需任何迷惘。我所追求的東西,以及需要我做到的東西,全都在這裡。」的確對於雷德來說,他並不需要其他理由去生存:作為軍人已經是他的所有:純粹想法這特質與原教旨主義者的思考一脈相承。固然信念純粹,無欲則剛。信念純粹其實等同無知,又是否幸福?正如上篇所言,這與《進擊之巨人》恰成對話,十分有趣。

來到第四話,正好是這種被逼放棄身份(連帶背後蘊含著的自我實現),進入「自由」的狀態。自由可以是痛苦的,因為他失去了牽繫著人們信念(通常也是生存目的)的纜索,失去了纜索的人就會像雷德般不知所措,不知道可以來去何方。所以他燒陶笛,唯有在做甚麽我們才能將自己的心神灌注,然後覺得踏實。貝貝爾的問題意義正在此:生命脫離了任務與責任等等剩下的事正正是生存本身,故等待意義本身也是有意義的。

雖然貝貝爾說大家只是住在一起,並非甚麽組織。但事實上政府自己不是一個組織嗎?(笑)唯一分別僅在於軍人這身份,這令雷德必須從屬於某命令,或者某身份之中。這種身份與自己本心的激烈衝突幾乎是軍人獨有的:現代社會很少有像軍人般滲入到生活的規律嚴明,又只能夠自己處理倫理問題的身份。

所以很有趣地,Chamber將原本一般人放在心裡面的自律/自我窺視,形象化成實體,在這話中不斷評論雷德的行為無意義,這是故事中關鍵的伏線,甚至乎是未來最大的衝突。Chamber可不可以判定歸航不可能,然後自我修改程式?我非常懷疑。而雷德成長的速度不可小覷,終有一日他會與這個軍人身份/以及Chamber起直接衝突。

最後很明顯是洗腦情節吧(笑),究竟有多少個雷德?還是全部都只是雷德的基因改造體?(這也太穿越了)


進撃の巨人 02 – 04

$
0
0

[Liuyun][Attack on Titan][04][BIG5][X264_AAC][720P][13-56-56]

(前言:一如既往,思兼不會補完漫畫,以免影響最終總評結果。故此,集評亦只會評論迄今觀感。)

《進撃の巨人》的話,圖並不需要太多。故事結構主要以戰時/戰備兩個狀態構成,一、二及接下來的第五話為戰時,其餘則為戰備,易於消化理解。

從未試過有動畫如《進撃の巨人》般令自己憎恨(憎恨某故事與故事沉悶有別,有如肥皂劇中的奸角般,乃是另類的成功):故事在艾倫視點下,觀眾很容易被恐懼與仇恨所圍困。再加上軍人都是在倫理思考裡面的孤獨者,相較於《翠星》逐漸從二元對立中移離,探索和平的可能性;《進擊》則是徹頭徹尾恢復敵我思考,熱血沸騰皆因善惡簡單;也是為思兼所齒冷的地方。在艾倫視點下,殺光殺盡成為了唯一的生存意義,而且具有相當的宗教性:第四集提及過用犧牲鋪成的勝利,隱含著殉道者的英雄主義。而且在大難當前則不准許人類軟弱(加入憲兵團),不革命者盡成孽障,危難當前抗爭成為了唯一的道德呼召。鏡頭下對弱者拖後腳的撻伐,不下於對巨人的仇恨。

第四話艾倫發覺到很多人為遠離巨人而磨練巨人的技術,以及以技術去壓制場面,明顯地艾倫並沒有對這種技術本身含義有更多的思索。用腳絆倒了對方難道不感性嗎?也只不過是武力鎮壓而已,卻寫得像英雄一樣——如果那時候長官沒有巡房的話,將如何收拾殘局仍未可知。

而且故事中殺人的只有巨人嗎?非也,殺人更多的是顧慮著生存質素受威脅的人,明知門外有巨人都送25萬人出去死。如果說巨人食人是錯的話,那麼人類有系統地殘殺25萬同類這筆數應該跟誰算?你無法跟巨人講道德倫理,就連帶人類自己都可以完全失去此思考,那真是故事中最荒謬、而又無人為意的設定了。而且若有25萬市民,為甚麼不倒台?

思兼在故事中更注重的是ミカサ的描寫,這動畫片頭片尾曲皆甚為煽情,片頭曲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可謂完全支配觀眾對此動畫的演繹。ミカサ那稀疏但關鍵的戲份始終令思兼留有一點希望。從尾曲裡面的、故事裡面渲染的:如果艾倫是為驅逐敵人而生,ミカサ則為守護艾倫而活。但當中所蘊含的細膩卻迴然不同——尾曲畫面、音樂與歌詞的同步中,ミカサ是清楚知道人生的意義比人生要脆弱。而與困在以往的人生一樣,沉溺在戰爭狂熱之中,只是另一個美夢。副歌部分承認了人類的堅強與軟弱,將戰爭這匹脫韁野馬重新拴緊在名為「守護」這棵大樹上。當然這句說話取決於片尾曲中的條件句:もう理性などないならば應該獨立理解,還是與前句構成「若沒有理性我們又能守護到甚麽」的問句。極端來說,ミカサ作為衝動的艾倫的理性,從來他們都是命運共同體,現在是,將來也會是——這大概就是守護之物吧。

一如所料的是:這種簡單即食的對立陣營理解(我乃人,對方乃非人)容易套於很多情況,變成無所不包的一套動畫:但可悲的是,無論哪種引用都被片頭曲所引導。並不是這樣的引用不對,而是太簡單:善與惡作為概念很容易理解,但放諸現實敵我面目模糊,而且所謂敵我往往是鞏固利益的手段(即使在抗爭陣營中也有這樣的意識形態)。令我想起昨天拜讀的一篇鴻文,巫堃泰在《參與香港民主及社會運動的精神疲累》中的一段話:

是的,如果這是一個Struggle for Power 的過程,就跟本沒有甚麼好討論;這些行為在過程中出現,實在正常不過。可是,我們在建構「同路人」又或者是「戰友」這些符號以吸引人加入自己陣營(和區分他人)時,這些符號潛在的意義早已超越追求權利及利益的本質。那是一個倡議(或者是販賣)共同理想及意識形態的一個新建構(Neo-institution);這種新建構,往往帶有一種Brotherhood 甚至是宗教的意味。

這個,就是衝突的來源。我們因為「同路人」而被感召,然後以「戰友」相稱。最後因為手段取態上的不同,而激辯一場;情感失控下,連整件事都take it personal,成為對人的攻擊。自此以後,要不是口和心不和,就是互相攻訐。一切,彷彿變成Struggle for Power,甚麼美好的符號都灰飛煙滅。參與者進入失範狀態後,要不是轉化為復仇範式,當成權力遊戲,就是轉成為失敗主義的信徒。

多年的民主運動,就是這樣傷害不少年青人的心。這個過程,可算是不少參與民主運動青年,由希望轉為失望的寫照。相信剛辭世的那位戰友,對上述的過程,體會尤深。

黨同伐異,共犯結構,每個人都是資本主義世界的持分者。除了政治號召的需要外,善惡從來沒有這四集那麼簡單,也許正因為如此這才是一套時代的動畫,切中了渴望改革/改變/革命的新一代,避開了在簡化的世界之中,最不想說明、解釋、討論那革命之後的世界分配律。馬克思主義/國族主義之外還有以甚麽評斷這個世界,也許就是這故事的極限。


廿三歲生日

$
0
0
pixiv id: 27001346

pixiv id: 27001346

嗯,又再生日。人生蓋乎如此,二十三年的一事無成。

可能最近大家都留意到思兼撰文的頻率明顯低了。嗯,老毛病又發作:那病叫「人微言輕」,一直與這個病鬥爭。文筆不夠好,寫作不夠點題,論爭太紛雜無法整理。或是投石問路問不出所以然,反正無論寫得幾長,觀者稀,知者更少。畢竟這起興的動畫拆解,換來不過一個抽水的罵名。寫起來也沒有其他人般字字珠璣,旁徵博引。為博客者,讀多幾年書啦。

無盡的書海也就是無盡的擱筆。慢慢覺得人總是需要多少不思考,不思考自己的信念,不思考自己的激情,不思考自己的歷史觀 —— 舉棋不定是愚人的最大詛咒,三心兩意是失敗的最大元兇,而我徬徨。而當我多少有點不齒反智的人,嘗試以筆戰抵抗那個同樣反智的自己,互相討伐,各有勝負,受傷的都仍然是自己。

當連寫作也有著宗教性,你妄想裸露更多就會有更多人看,你就會開始毫無底線地跳脫衣舞,而無論面前的是誰——而當你明白你只能夠脫一次,因為你並不美,你只是有話題而已,你會選擇穿起名為小說的衣服,遮掩該遮掩的:例如那叫做「正義」的凶器,免得在風塵中過於狼狽,在比唾罵更殘酷的無視中,保留心裡面少少撐著面子的自矜。

而愛的貪婪與佔有將妳代入各種角色,然後得出一籃子錯誤的結果。因為角色與她其實完全無關,我再次馳騁著理性與禁慾這架雙輪戰車,輾平象徵界那錯漏百出的染色。以英雄形象為那虛弱的慾望贖罪。不甘庸俗的志向卻原來是最庸俗的人生意義。

 

P.S. 感謝每位跟我說過「生日快樂」的朋友,還有妳那幅夢幻的肖像圖。


離苦得樂

$
0
0
網上圖片:Olympus Pen

網上圖片:civicsquare.album.hk

巨鴨創自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之手,越洋過海來到了維多利亞港。巨鴨還沒來到,鋪天蓋地的宣傳已經將牠佈置成盛大的饗宴。思兼猜鴨仔會被這個照相機的世界嚇到,或者牠臉紅害羞了:從來沒有這麼多長長的鏡頭對準牠。焦灼的凝視,彷彿牠真的會變成一隻鴨。

如果這是真鴨的話,究竟會不會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如果他背負著的是五星紅旗,會不會有人大叫過主?牠就是那麼純粹的幻想作品,猶如那放在浴缸的那堆黃色膠鴨,不喜歡的時候牠們是背景,喜歡的時候牠們是傾訴對象。儘管你人生裡面可能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的一隻鴨,但鴨子卻從來都應該是這個樣子,反正這代可能除了燒鴨之外,沒見過一隻真鴨。牠好像在孩童睡夢中,那帶著小孩子飛天的巨型動物——其實甚麽動物都沒有關係,只要牠夠大,可以依靠就好。

我懷疑把網上面的巨鴨照片全部以3R大小印出來,或可以密鋪維多利亞公園,又或者可以在維港架條橋過對岸,即使牠走了,我們還有得每天都治癒。你可以用一億個不同的角度,得出一億個不同角度的呆呆笨笨。加了特效,多點滄桑的鹽花或者更好。但若再來個黑白,冠名《紀念某物之死》,也許香港人就會受不住。

膠鴨不知何謂邊界,它不歧視人種,也不含政治意味。友善的、載浮載沉的膠鴨具有治癒能力:牠可以舒緩與化解日常壓力。膠鴨友善、柔軟,而且適合大人細路!

膠鴨也許到哪裡都是善良的,因為歸根究底牠並沒有故事,你說幻想可以不善良不溫柔嗎?而其實香港人原來又多麼需要幻想?不歧視,不政治的世界和平,照一張相就可以享有。牠與「明年會更好」的願景看起來多麼相似,吹脹那虛弱的正念:友善、人畜無害。鴨仔越大越壯觀,我們就越滿足於視覺的饗宴中,佔據並擠壓走其他雜質,沉迷盂蘭節的美食。

41

Tam Wai Ping. Fot. PAP/EPA

至於世界和平本身反而不重要,很多人終究在拍照那刻,甚至乎拍照之後都沒想起過碼頭工人,或者倒插在環球貿易廣場的半段屍體。別想太多,就像祈禱一樣:正念信靠,信者得救。而即使把末日鐘撥到子夜,仍然有鴨仔載我宇宙翱翔,我總是笑到最後。人間地獄其實不過是每個人都只想自己上天堂,吹脹了美夢總比吹脹了噩夢能換來一夜安寢。

巨鴨始終沒有叫出聲,而是被牠的創造者插入了卡式帶播放著牠不懂得的甚麽。牠自己還是呆呆地審視著世界,似懂非懂地施展著牠那弱弱的超能力,在早已永夜的城市裡點綴多半點黑色幽默。


進撃の巨人 05

$
0
0

[Liuyun][Attack on Titan][05][BIG5][X264_AAC][720P][14-34-02] [Liuyun][Attack on Titan][05][BIG5][X264_AAC][720P][14-26-27] [Liuyun][Attack on Titan][05][BIG5][X264_AAC][720P][14-27-36] [Liuyun][Attack on Titan][05][BIG5][X264_AAC][720P][14-24-11]

畫工仍然出色,拍艾倫撞上屋頂竟然足足用了六秒,屋頂的立體構築也很不錯;這作品究竟有多少預算?

劇情上基本上承繼上話,而且沒有太大發展,還是很鋪張這場戰爭的開展。軍人的視點也仍然僅限於想成為憲兵者以及想擊殺巨人者的衝突。要說不對的話,這話劇情太滿:滿得巴魯特公的嘴臉思兼都覺得不明所以,為甚麼就是和他捉盤棋就那麼重要,究竟他本身是誰等交待欠詳。尤其是這是第一次提及有軍人與平民以外的人物,之前王官貴冑、憲兵隊都僅僅是概念,他其實能夠彰顯到貴族與賤民這尖銳的矛盾,從而令劇理轉換變得明確。

此外這話艾倫提及的「奇行種」是甚麽?先不論他與超巨型巨人的理性有沒有關係,而是當牠能夠獨立成種,牠一定有特別的習性吧?劇情行進得太快,所以一切都沒交待好。

全話最有人味的角色仍然ミカサ,不苟言笑的她——正如一路以來那麼多話,唯一對艾倫離他而去有反應,故事越發展越令人覺得這兩個人不能夠分開——ミカサ是艾倫的煞車,艾倫是ミカサ的動力來源(或者有人說ミカサ是主角,艾倫只是女主角),一分開就應驗了ミカサ的預言了。

艾倫的衝動害死了全隊人。當然同伴被吞的悲憤可以理解,但面對這麼多巨人,貿然進攻只是徒添傷亡,儘管最後奮勇前進救回了阿明。零擊墜數對五人亡,這種犧牲甚至連人海戰都打不成。好吧,思兼應該對這故事裡面的人物有基本的憐憫,但故事的鏡頭並沒有:斷手斷腳血濺處處,對上一套看到如此血腥的描寫的作品已經要數到《妖精的旋律》,極強的視覺衝擊令人無法思考,只能夠抵抗心中的反感。

我們視點中的「英雄」啊,究竟你們想要甚麽?牆外的自由、弒親的仇恨、還是保護甚麽?在向前衝的部隊裡面,看到只是一場又一場無謀的犧牲——相反對方從超巨型巨人破牆而入,你們知道他們有知性,有謀略之後,還是沉迷於這種只有拼命,不停進攻的烈士行為嗎?

 

P.S. 對於原作劇透留言,思兼將不予理會。動畫與漫畫是兩個不同的載體,就算漫畫畫到會飛都好,動畫都可以改編得很爛;反之亦然。劇透我只會謝謝分享,但不會影響我逐集睇,逐集評的一貫做法。如鋼之煉金術師第一季都可以是純粹取其設定寫新故事,無人說《進擊之巨人》不可以這樣做;所以思兼不理解之間的必然關係(轉述自朋友:諫山創自己也更喜歡動畫這載體),有需要或者會對照閱讀,但非必然,更加不應該因此影響到動畫本身的評賞。此致讀者。


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 05

$
0
0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0-49-35]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0-50-43]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0-56-55]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1-00-11]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1-01-07]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1-02-09]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1-02-49]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5][BIG5][X264_AAC][720P][01-03-02]

明顯地這話以整備的空檔為由,補完故事裡面有關ガルガンティア這條船的設定,劇理進展可謂零。整話核心就是讓雷德學習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只為等待命令而做)。嘛!其實客觀而言雷德還未完全懂得如何自發地幫忙他人,這話大概是第一步吧。

本話很多ガルガンティア船團的中遠景大特寫——城市構築顯然基於象徵工業革命科技意象的起重機,煉油柱、貨櫃等,以及雜亂得如積木亂砌起來的金屬建築物砌成。上面水塔灑水泛起彩虹之際,六輛起重機皆向上昂,猶如歌頌這種科技所帶來的方便。更有趣的是Chamber於本話角色,一開始把肉都燒焦了。反而後來無用之用般在一邊待涼,還可以作燒烤板之用,罕有地從較低科技水平反諷進步。它那有如向船團與船上的人膜拜的姿勢,本身就可以意味著科技向人臣服的意思——嘛,誰想到堂堂一部殲滅兵器會給人烤肉www。

這話將ガルガンティア的住民之間很有人情味這點也帶了出來,這跟思兼在荷蘭看到的差不多,每個星期六在下午,就會有很多人聚在街口的酒吧聊天喝酒,日落未散。比起在銀河同盟裡面,人只是即用即棄的工具——跟亞洲的大城市也有夠像。

題外話值得一說的是:這動畫的世界觀有點像蒸汽龐克文學(Steampunk),即一些將工業革命科技文明發展到極致,發展到幾乎透過這種蒸汽引擎(最關鍵的發明)可以做到絕大部分的事的科幻小說,若往後故事有更多相似之處,或者會對讀其他文本,再評這動畫吧。

好吧(想話說很痛苦)!其實這話跟下一話基本上是獨立來給你看艾美的泳衣的,此外的都不重要吧(笑)。


藍色窗簾

$
0
0

380393_303941406303105_1466258586_n

(內文多粗言)

剛看到友人轉載《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後設動漫的時代回應》(下略《俺妹》)談起「藍色窗簾」這個詞,很有趣地思兼從未聽過這說法。

思兼理解的「藍色窗簾」是指作者所想的,以及演繹者猜度作者所想的意思不一致。嘛,老實說,你就算寫一篇文寫得多簡單,我也有機會看得出「藍色窗簾」,情形就像思兼看「麦理浩徑」的「麦」字是異體字,而不少人卻看成是港府中港融合的陰謀。甚麽人看出甚麽話,作者無法控制也控制不了。所以作者解讀至上這種宗教,反而對於作者來說更好?

「藍色窗簾」爭議在於權威:這種權威並不是從知識、實證、推演而來的,而是國文老師那從社會制度而得的地位,所以他說甚麽就是甚麽。不過在香港來說國文老師也沒甚麽用,過去考試試題的答案遠比國文老師要「對」。但網上解讀文章那麼多,哪有個屁權威,就連我寫這篇也不能說是甚麽權威:權威不在於誰,而在於論理是否清晰。若內容不清晰,就算學者老前輩也應吃晚輩海扁。而所謂權威的存在也沒有否定其他可能性,從來沒人叫你只拜一個神。

思兼覺得,每當在評論裡面提及甚麽對的演繹、作者的意思,那幾乎都在說廢話。你可以透過閱讀作者生平以及他所身處的歷史縮窄到你認為作者應該是怎麼想的,但那充其量只是推測。而當作者再解釋自己的用意,發覺讀者與自己的解讀原來相距甚遠,那究竟是作者的文字功力未到,還是所有讀者都太笨領會不到他在說甚麽?這個現象可以說明甚麽呢?思兼愚笨,不懂深究當中的矛盾,歡迎讀者告訴我為何不能夠以研究方式閱讀輕鬆的科幻小說?雅/俗/研/讀甚麽方法都可,有趣就好了不是嗎?

回到動漫評論,思兼認為借題發揮(即過度演繹)是個偽命題,解讀/分析/評論無可避免過度演繹,它一開頭就說過了文本。其高下應見於對怎樣借而已:例如有沒有斷章取義,有沒有脫離文本太多的自說自話,這才是評定我們所謂「抽水」與分析文章的分別。以《俺妹》一文來說,思兼認為文章對於黑貓與桐乃所象徵的所謂「後EVA」與「原點回歸」的立論言之成理(謎之聲:來啦來啦我已經在藍色窗簾,他媽的都沒說。)。但為了與「EVA」對立,而創作了所謂「原點回歸」的詞語。以1994年(EVA未出的時期)為例,動畫大體上可以分為SF類(例如機動武鬥傳G)以及他說的「原點回歸」類(例如咕嚕咕嚕魔法陣)。換句話說「原點」早就在,中間也沒有斷過,豈有回歸之理?

但EVA無疑創造了歷史——時代性在於它回歸徹底的個人化故事:無論在文本的解讀上,因為有太多的潛文本可被發掘,你有多勤力讀起上來的故事就有多花巧(我沒有說這動畫不能當純粹的機械人動畫看),還是故事角色,即碇真嗣與明日香那過剩的自我意識上。換句話說,它製造了「動畫觀看方法/動畫想像上的分裂」—— 這點放諸黑貓的那窮盡設定的脾性,以及桐乃那喜歡看魔法少女般熱血飛天大爆炸的興趣,大概是吻合的;共同體這種解讀也很有趣。

而所謂1997-2000年的「原點回歸」期亦不成立,例如1997年啟播有名難解的,幾原邦彥名作《少女革命》、1998年出了現在思兼都想收回來看的賽博龐克系動畫《Serial Experiment Lain》、1999年則出了幾乎不戰爭的《Turn A Gundam》,這些都探索了前任經典範式以外的其他可能,這裡說的經典範式最明顯的例子有宇宙世紀高達裡面那濃烈的冷戰思維,以及該時代所伴隨的觀影方法上的定式。向來老少咸宜的動畫外銷率相對較高,這可能是招致作者解讀上的錯覺——即使如更後期的《棋靈王》,仍然是收視率高然後在港播放,而並非甚麽原點回歸。

到最後一段,作者將內容寫得異常複雜。思兼並沒有閱畢岡田斗司夫的《阿宅,你已經死了》。但我們很可能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察變數:網絡普及化。這令到觀察的取樣空間比以前大了很多,海大了自然甚麽魚都會有。而且岡田有將御宅族美化的傾向,這裡引用《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的內文作解:

我想在此簡單敘述一下,為何本書不說「御宅族文化」,而使用「御宅族系文化」這種曖昧表現的理由。由於前述那些複雜的的狀況,九○年代對於「何謂御宅族」、「御宅族化的東西是什麼」、「誰是御宅族,誰又不是御宅族」等問題,在御宅族之間累積了莫大的爭議。但從筆者自身的經驗來說,這些問題根本不可能有結論,就算深究,也只是賭上各人自我認同那種情緒性的唇舌之爭。筆者在此帶進「系」這種曖昧的表現,是要將沒有結果的爭論先放一邊,先概括地往前進行的意思。

這令御宅族這種純粹、學者、資料庫的文化想像變成了常規,結果反倒是一種排他的政治。思兼不打算在這裡定義御宅族,因為這課題太大,在荷蘭手頭上也沒有中文的參考資料。

而Comiket的那一個演繹,作者可能看漏了Pixiv/Nicovideo這些網絡媒體的可能性,向來御宅族活動空間都不僅僅在Comiket,而是每日都在自我再創造/以及被業界吸收成為正典的過程,所以即使在極為消費主義的「擬象增程」中(思兼沒理解錯是Jean Baudrillard的Precession of simulacra吧,可以的話用其他字,或加英文註釋吧——看上去很不中文),他們都在這種後現代的社會裡面,創造了生產者等於消費者的共同體。

好吧,說不定全篇文都只是他媽的藍色窗簾,只是這一次輪到誰做阿媽而已——我倒是沒所謂,雅俗共賞從來都是動畫之精妙,也是我所期待的御宅。



進撃の巨人 06

$
0
0

[Dymy][Shingeki no Kyojin][06][BIG5][1280X720][00-55-40] [Dymy][Shingeki no Kyojin][06][BIG5][1280X720][01-46-36] [Dymy][Shingeki no Kyojin][06][BIG5][1280X720][00-56-29] [Dymy][Shingeki no Kyojin][06][BIG5][1280X720][01-51-59] [Dymy][Shingeki no Kyojin][06][BIG5][1280X720][00-58-57]

本話的鋪排比上集遠要明確:ミカサ向土豪抽刃,以及記起第一次握起刀的經歷。

一反過往幾集巨人/人類那種重複到有點沉悶的對立,以及人類在巨人入城後那種災難與傷亡。今集終於描寫到天災中總存在的人禍問題:商會會長。雖然還是臉不紅耳不熱地說著老掉牙的「一人死換百人生」的論調,但在於ミカサ立場而言,她能夠選擇誰死:如果一定要有人死,她也不會選艾倫,也終於為那二十五萬人討回一個公道 —— 他們的死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如果要死,為甚麼不是牆內的人?為甚麼不把這班掌控財寶資源的商家拿出去當餌食?這選擇從來都不是隨機降臨的天災,而是徹徹底底的人禍。

故事回憶則是ミカサ如何變成超級撒亞人。當然再之前的故事並沒有補完,也沒有交代「東洋」的故事,甚至連那批人為何選了這家人殘殺並只留下ミカサ都沒好好交代——這不是殘酷的世界那麼簡單,那簡直是荒謬的世界吧。先不論這種故事情節是否合理,具體效果就是擠壓了同情心,因為沒有人知道那三個人是基於甚麽動機去做這件事。不吐糟的話,這段故事寫得很好:一個女孩因為自己的身世學會了必要的殺人,抽刃為保自己性命、亦保護了艾倫;簡單明確自圓其說,也呼應了巨人降臨的荒謬。而艾倫卻是多年不變,而且那種殺人的勇氣也不知道從哪裡學過來,年紀少少暴烈如此(還要是無謀),應該為你鼓掌嗎?

殘酷的世界裡面的自己也要變得殘酷嗎?ミカサ借土豪的例子帥了一回,也告訴你強者之劍不向弱者抽刀,而為護弱者而存。那25萬弱者終究死得不明不白,也被理所當然地當作天災般被人被歷史所遺忘。

相反愛爾敏的描寫還是老調重彈:所謂弱肉強食的世界,你的同伴不就是幫你創造一個並不是這樣的世界讓你好好自強嗎?就算你在地獄裡也有自己能做的事,相反卻在最前做著自己最不懂的殺敵——全民戰爭就是無人不在戰爭,不論經濟活動,甚至乎保命本身都是戰爭,何必逼自己一定要做拖累別人的角色?

此話描寫僅為不過不失,而前段又要比後段的劇理要清晰合理——老實說這種對人物的細描,比起之前幾集那種薄弱的、有關入不同隊伍的描寫遠要精彩,人物不能當成是世界觀般跳躍敘述,否則觀眾既難以代入,這些描寫又顯得毫無效益。

最後,ミカサ很帥,記住這個就夠了。


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 06

$
0
0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6][BIG5][X264_AAC][720P][22-00-28]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6][BIG5][X264_AAC][720P][22-01-16]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6][BIG5][X264_AAC][720P][22-02-02]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6][BIG5][X264_AAC][720P][22-03-38]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6][BIG5][X264_AAC][720P][22-04-17]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6][BIG5][X264_AAC][720P][22-05-30]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6][BIG5][X264_AAC][720P][22-06-37]

先不理會那個比較奇怪的集名,怎麼思兼覺得這船總是開祭典/慶祝會?(笑)是因為亞洲人已經忙到基因層面嗎?

大體來說,故事承接上話雷德對工作、貨幣等一大堆觀念的迷茫,只是這話真的找到他自己能做的事:機械做大規模的,體力勞動的;人類則做精細的,有特別要求的 —— 與當代的發展中國家相似。而這集亦煞有介事地說明了工作出現的兩個原因:自己的慾望以及支撐別人;而金錢則是這兩項功能的媒介。嘛,這本應是顯然而見的事實:但於現代我們相當強調前者,而後者支撐的範圍也往往只有家庭而已,才看上去有多少陌生感。這點表達得其實很詳細也很淺白,結合上話的二十分鐘甚至有點沒效率。

反而雷德對艾美漸生情愫,這幾秒可算是劇理上飛躍性的進步:戰鬥的理由從儲時間換積分,變成了下意識就撲過去保護艾美,這可是大部分動漫故事中的男兒征戰,保家衛國的主要理由啊。但話說回頭,今話中段的章魚茶番似乎已經明示了希迪亞斯的再臨。由於故事發作的時間太巧合,令思兼不能不想以下兩點:一、希迪亞斯與古代超文明的關係,可能根本是古代人類做出來自滅的新物種;二、希迪亞斯在宇宙以及地球生活習性的不同,雖然索敵指出對方達99.97%為希迪亞斯,但以單匹出現意味著甚麽?說不定只是撈上岸的章魚。

思兼特別在意的是:為甚麼海底探索要這種具有歲月感的BGM。思兼對上一次聽這種BGM是在打傳說系列裡面的破落王城,未知是否有關。

嘛,其實這話沒有足夠材料去猜劇情。但久未被喚起的戰爭本能再次甦醒 —— 會不會就此忘記這船上的悠閒,以及笛聲背後的傷痕?畢竟雷德至今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歷史焦慮症

$
0
0

banner-slide-1

幾乎每天放學騎單車回家,都會經過安妮法蘭克之家(Anne Frank Huis)。每天十點之後,人流總是絡繹不絕,去過的朋友都說動輒用上一個小時去排隊。

對於歷史遺跡,尤其是記載著戰爭傷痕的歷史遺跡,思兼總是又愛又畏。歷史遺跡往往帶給比文獻更接近的歷史感,登上城堡就大概能猜到攻城的悲壯與殘酷。而畏則因半桶水的西史知識,生怕知道錯了甚麽。藉幻想歪曲歷史,我認為是對歷史最大的褻瀆。

「奧斯威辛後不再有詩。」哲學家阿當諾的明言警醒我們要嚴肅看待歷史,甚至任何創作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而言都是不敬。奧斯威辛是二戰納粹德軍在波蘭的集中營,亦是最大的集中營。然而對歷史的畢恭畢敬與當代對歷史的傳揚與再挪用,往往互相衝突。對於二戰的苦難,我們這代人無論怎麼費索思量都很難感受到當時瀰漫整個歐洲的恐懼情緒。而為了大家那對嚴肅事物的,逐漸失去的求知心,我們是否應該剪裁歷史;甚至乎將歷史放入國族主義與相對主義的演繹來撈政治游水?心裡說不口說出來卻很誠實。

我從未開始讀《安妮日記》,這部記載著人類傷痕的日記,我應該站在甚麽位置去讀這本書?我在沉甸甸的歷史之門前思索,久久不敢推門內進。然而我更怕那條人龍,這條人龍讓我浮起太多臆想:他們是來悼念嗎?還是來趁墟呢?而這時屬於自由主義那邊腦袋就會運作——別人的腦袋想甚麽犯不著你管,那是別人的自由啊。

之前看到今年的六四悼念活動竟有一家大小放風箏,稚兒無知,放風箏有甚麽意義嗎?也許他的世界仍然太寬闊,不應這麼早就告訴他世途險惡。但我覺得要認清這事實之後才能好好愛人,畢竟你希望你愛的人類並不是想像體,而是切切實實的他他她她,而他們從來都並不是想像中般善良,或者並不是你所見到的善良——而歷史就是明證。我並沒有安妮這種樂觀,在極端狀況下仍能相信人是善良的自信,我只相信每個人都有善端,僅此而已。

徘徊在歷史的門外,他們排隊入場,我裹足不前。半個月之後我將出發到柏林,也許那個時候我就知道如何面對這二戰歷史,撫摸這墓碑上割開皮肉的棱角。


進撃の巨人 07

$
0
0

[Dymy][Shingeki no Kyojin][07][BIG5][1280X720][00-12-04]

[Dymy][Shingeki no Kyojin][07][BIG5][1280X720][00-19-58]

雖然有無數網友已經劇透了無數次這巨人就是艾倫,但這話思兼也沒有打算詳寫他。ミカサ在這話的人物刻畫實在出色——其實這是末日片應有的人物描寫,卻待到第七話才真正完整地表達一次出來——若不是《進擊》的名氣大,大概第四話就被砍番了。

[Dymy][Shingeki no Kyojin][07][BIG5][1280X720][00-22-54][What-Raws] Shingeki no Kyojin - 07 (MBS 1280x720 h264 AAC)[01-00-32]

delacroix-liberty

Eugène Delacroix –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1830)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Delacroix這幅法國大革命的名作。這話最震撼的就是ミカサ將劍指向天的一剎那,思兼有很多年都沒有看過一幕象徵意義如此強的兩個分鏡:第一組分鏡是ミカサ對比起世界的渺小,站在遠景的中間,加上屋簷的中線剛好在她身下穿過,更令到焦點集中在她身上。第二組分鏡則是從下而上搖鏡,低角度令ミカサ看起來更單薄,而卻以這身軀劍指天上。這組分鏡當中的烈士感與實際環境的不一致,比起出千萬句口術更加有用。而且這兩幕均看不見ミカサ的表情,更為捕捉了這種勇氣背後的荒涼。我不知道導演安排這幕有沒有這種自覺,但重要的是他肯定是革命者揭竿的象徵,同時也是被再演繹成不同內容的關鍵切入點。可以這樣說,若網友談的是生存的勇氣,ミカサ以人的肉身對抗巨人的那一刻才是巔峰。

《進擊》的故事最好就是基本上是不太需要消化的,最怕你吃撐了。全話的劇理合理度來說仍然是不太穩定,如果是生死攸關的事,會不會激將法就全軍移動?當然我們可以理解每個人都已經有恐懼,但正正是有恐懼,衝過去再算的描寫嚴格而言跟上話艾倫撲去死的情節沒太大分別——行軍打仗一學艾倫就肯定死翹翹。這兩話反覆述說著這道理吧。當然ミカサ的故事描寫一如既往地好——尤其是通篇寫感情起伏以及氣氛營造依舊出色——話說ミカサ有多愛艾倫這個中二病?

整體劇理而言當然還是毫無進展,畢竟故事選擇以四、五集細描戰爭場景,這也應是他們想達到的目的吧。而巨人出現(而且是有知性、懂格鬥的話),戰局肯定會一百八十度轉變,未來幾話的發展其實也見得七七八八。雖說如此,但這種毫無節制的描寫,究竟二十五集能不能完就成了關鍵。

那仰天長嘯的巨人,宣洩了人類的憤怒的同時,將被灌注人類唯一的希望——這世界每個人總有一刻會仰望強者,或渴望依靠,或祈求保護。當神祗降臨在面前,顯現成保護人類的樣子——那麼他也只是另外一面移動高牆,被趕出在人類的門外,抵抗巨人。最終無人會變成下一個ミカサ,在冷靜下摸索這個已經完結了的世界的出路——亦當然沒有人會有她那種程度的對死亡的覺悟,英雄的責任往往就是被推卸過來的責任,只是看今次又輪到了誰……


《惡の華》04 – 07

$
0
0

[FLsnow][Akunohana][07][720p][chs][01-45-25]

貼圖不用多,夠精警的就夠。說到底你們這班禽獸也只是想做愛吧!」嘛,也沒甚麽不可的?

劇理上基本上還是依上次思兼說的路線走:仲村正好在這個時候變成了春日高男推卸責任的對象,而高男則在城堡裡觀看她完美的女神。予求予取的關係這麼多話都沒有變過。故事有兩個重要劇情點無法求證:一、佐伯為甚麼喜歡高男,這一直是懸案;二、佐伯是否如仲村所講想跟高男幹一炮。思春期的打炮妄想從來都不只是男性的專利,只是女性想完之後也不會告訴你,免得你說她淫蕩。

而幾乎毫無戒心的佐伯感覺也十分奇怪,高男視點下根本不知道她有多少是真。但這純情的表現則成為了高男不斷自我質疑的燃料。這幾話的看點在於每個人都好像遮遮掩掩著一些「甚麽」,而這些「甚麽」則將已建立的形象完全翻盤,佐伯與高男可能意外地是同一種人:姣婆遇著脂粉客。只是兩個人都互相迷醉於對方所表達出來的自己(偽善的表皮),卻竟又做一個「彼此要坦白相對」的承諾(愛的理想),而燃起的情慾/佔有欲卻想要把這種穩定都燒光(愛的真相)—— 大概每個人在與對象有性生活之前,都會有這種完不了的情緒迴圈。還記得朋友說過:愛是在見識過對方最黑暗的一面還未逃離。大概能好好概括這段本就風雨飄搖的關係。

第七話高男在黑板刻下罪己狀,可謂這麼多話來最精彩的劇理爆發點——並不是佐伯不適合高男,而是佐伯的清純形象根本裝載不下高男想把她幹個死去活來的情慾,相處就是折磨。如果愛情真的有所謂的悲劇,大概這就是其中一種。而他與仲村在課室的裡面的胡鬧,他們的情慾以非性的方法表現,沾污、舞動、搗亂——這是真正的我的主權宣洩,本能的嗥嘯。當將這種表達放在性的領域上,你會感受到他們的瘋狂/躁動。

有「禁忌」才有異色的美麗——這種講法乍聽很奇怪,但這種「破禁」的慾望往往盤踞著生命中的每一角,虎視眈眈——而情慾則是最多「禁忌」的地方,除了法律的禁忌,還有更多心理上的門檻。離苦得樂永遠有兩種意思:擁抱著願望的滿足,以及捨棄了苦難的自由。

(其實有很多分鏡的特徵可以一寫,但還是等總評才一次過推吧。)


不懂寫詩

$
0
0

57104203_bc94f4a9ac

前言:用詩來自諷,這也夠好笑的。

尺量月影,
以三角比計算距離,
得出詩意的大小。
穹蒼除以光年,
剩下名詞。

方塊字小屋,
缺瓦漏雨,
容不下太多美感。

若靈魂御座空了,
鏡中或會見到,
小腦繞去大腦的
四十根電線。


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 07

$
0
0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7][BIG5][X264_AAC][720P][12-24-35] [Speed&hakugetsu][Suisei_no_Gargantia][07][BIG5][1280x720][16-34-47]  [Speed&hakugetsu][Suisei_no_Gargantia][07][BIG5][1280x720][16-38-25] [Liuyun][Suisei no Gargantia][07][BIG5][X264_AAC][720P][12-34-48][Speed&hakugetsu][Suisei_no_Gargantia][07][BIG5][1280x720][16-42-21]

這話劇情推進得很快,仍有條不紊。在雷德殲滅了鯨魚烏賊後,皮尼歐對烏賊的仇恨,最大船主對科技財寶的傾心,加速了整個船團的分裂。

絕大部分主權國家的前提並不是人民,而是武力。主權在民的思想往往是社會發展得相當成熟才會出現的結果。而故事唯一擁有完全自決權的當然就是擁有最高武力的雷德;其次就是船主們。沒有雷德這金手指的話,他們也沒有分離獨立所需的自衛能力。換句話說,如果雷德拍拍屁股就回到宇宙的話,他們毫無疑問會死死氣地回到ガルガンティア(而話說雷德自己這一話也曾經說過科技水平的憂慮,他幫了他們獨立,找到古文明。不是反令到藍星更動盪嗎?)。

此話的關鍵思想衝突也做得相當淺白:地球人為共存共榮,那麼宇宙人就是防微杜漸,積極防禦?),可以藉此推斷阿瓦隆是個高度管理的國家(以便排除所有風險因素);而Chamber也會講生物學分析,分析不到他們的入侵戰略。這樣明示後面的劇情可以嗎?ww

思兼未知道應否用較低智慧生物來形容他們(就算是人類,高達裡面住宇宙的都一般是新人類,烏賊同理),但這話他們的來意明顯有示威的意味。而根據他們的智慧水平,關燈這個行動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可以是假裝死物,或表示人類的歉意。這裡要視乎究竟雷德與船民誰的觀察正確,如果他們的攻擊純粹是抵抗行為的話,那麼即使科技進步也很大機會不受襲。但有趣的是,這話有個故事的小轉向:那種轉向是像Gundam 00那種與未知生物接觸的猜想。不過一般論來說,在科幻故事裡面如果是滅而不絕的物種,一般會進化的更快。

可以肯定的是雷德這幾話的成長就泡湯了,回到一開始的那話。話說虛淵主導的故事都喜歡這樣一波三折(笑),還待下集吧。



小心佔中民調

$
0
0
轉載自Speak Out:港人港地

轉載自Speak Out:港人港地

佔領中環的討論如火如荼,各種各樣圍繞佔中的民意調查開始出爐。但在做這些民意調查的時候,請小心被問題誤導,得出與你期望相反的結果。

例如上列由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做的民調*:驟耳聽選項好像很合理,其問題設定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預設。雖然調查者在研究限制裡面說明了他並不是直接比較兩個核心價值:但客觀而言學者做政治民調,很容易就取得輿論影響,讀者就會只記得Soundbite是很多人不支持佔中,支持社會秩序甚於民主,斷章取義。故此不得不察。

社會上,每個人唔係經常都可以得到想要既野。以下有四個目標,如果你要係佢地當中揀,邊一個你最想要同第二想要呢? [訪員讀出1-4項,次序由電腦隨機排列]
• 1.維持社會秩序(社會秩序)
• 2.係重大政治議題上俾市民更多發言權(民主)
• 3.對抗物價上升(民生)
• 4.捍衛言論自由(言論自由)

* 按:括弧內代表其相對應所支持的價值

與朋友洪爺在討論的時候,洪爺指出:選項所暗示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差很大,而且明顯令人傾向不選代表民主價值的選項。在不「係重大政治議題上俾市民更多發言權」最多只是政治上維持原狀,沒有進步。但其他三者暗示的結果則很恐怖:例如不選擇「維持社會秩序」的話,暗示後果很可能是動亂、無政府狀態的級數。結果這個選項有傾斜的民調,就被演繹成「社會秩序重要過民主很多」。

而且題目中暗示這些選項之間是互斥,互不相容的,所以只能夠四擇其二(其他則要完全放棄),那麼選擇「言論自由」與「社會秩序」的人根本是理所當然,因除上述社會秩序的後果外,不「捍衛言論自由」的結果暗示著像大陸一樣有新聞管制的專制社會。朋友以以下例子調侃這個奇怪民調:

女朋友問:社會上,每個人唔係經常都可以得到想要既野。以下有兩個目標,如果你要係佢地當中揀,邊一個你最想要同第二想
要呢?
•1.多年好友移民,去送機(朋友)
•2.女朋友肚餓,陪佢食下午茶(女友)

結論:你寧願揀fd都唔揀女友。
前者是永遠見不到你朋友,後者只是不吃一餐茶。雖然選項的文字上沒有表達出這種差異,但他們暗示的結果卻是天淵之別。思兼並不知道這個民調動機為何,但希望籍此奉勸做民調,尤其是做政治議題民調的大家要萬分小心,以免被操控、誤解、曲解民意。
* 網頁並無提供詳細問卷供查閱,故只能以其新聞報告作準。

進撃の巨人 08

$
0
0

[Dymy][Shingeki no Kyojin][08][BIG5][1280X720][00-26-33][Dymy][Shingeki no Kyojin][08][BIG5][1280X720][00-09-35][Dymy][Shingeki no Kyojin][08][BIG5][1280X720][23-43-19][Dymy][Shingeki no Kyojin][08][BIG5][1280X720][23-43-42] [Dymy][Shingeki no Kyojin][08][BIG5][1280X720][23-44-21]

無論思兼認為艾倫的角色(至動畫此話為止)描寫得多麼單面,背後可以探究的意味多麼深厚而毫無進展,此動畫分鏡技巧之純熟乃是本季所有動畫皆無所能及:無論動作的分鏡,以及靜態感情戲的分鏡,皆拍案叫絕。靜態以圖三為例,白色的煙霧淨化了整個畫面的主題,ミカサ主題只佔整個畫面的七分之一,凸顯其單薄;而且完全的視線水平角度,你會隱約覺得ミカサ其實是望向觀眾,這種望穿屏幕的視線很有感染力(例如名畫Les Meninas,這種畫法很有穿透性,很有一種與觀眾感通的感覺)。失而復得,喜極而泣。接著一連串的話都不需要再多說,故單論感情戲,ミカサ已經寫到無可挑剔。動態以圖一為例,動畫在讓(ジャン)視界裡,以慢鏡放大框架(牆的破洞)裡面,拳頭平移擠壓巨人面孔的戲劇感,論分鏡大概還可以找到很多出色的:例如最後艾倫巨人肋骨碎裂一幕。太多太多,以下從略。

本話《進擊》唯一劇理變化是知道艾倫就是巨人(思兼也被人透到傻眼)。此話故事明顯凸顯更多有勇有謀,互相補足的戰略:誘餌籠中鬥這個方法總算合理:雖然思兼不知道巨人是否必然向著多人的方向走,因為以巨人感知人類的能力,沒可能不發現後面有人,可能是在於誘餌大小的分別。比起前六話二話不說新兵衝上前送死實在要好太多,最起碼沒那麼妄撞與虐心。此話同時亦可視為劇情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轉折:艾倫進退維谷的處境會讓他看到更多面向。但總體來說,這話仍然在於戰時劇情,官能刺激甚於劇情鋪陳,故無太多內容可以說。

讓那明顯的敵人意識也揭示了未來劇情的流向,畢竟他們把巨人看成一個物種的時候,個體之罪等同全族之罪,不會理你是人類變成,還是天然出現,這點很清楚吧。

思兼始終較喜歡本作寫人類的掙扎,艾倫這巨人無錯是提供了這個推動力。但正如文首提及過的問題,接下來思兼還是會較專注於ミカサ視點的故事:留言傳道說艾倫很好也沒太大作用,畢竟接下來的劇情會說明你說過的一切。


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 08

$
0
0

[Speed&hakugetsu][Suisei_no_Gargantia][08][BIG5][1280x720][15-19-03]

還以為自己寫了這一話。雖然思兼因為旅行令此落後整個星期,但還是要補完的。

上話船長心臟病發,彌留之際將船團鎖匙交給利吉朵後病歿;整話基本上就圍繞船團分裂作描述。此外最重要劇情還有雷德已經確定自己無法回到母星(除非對方主動搜索)。他喪失剩下來生存的理由,唯一最快的替代品就是替艾美與貝貝爾清除鯨魚烏賊,轉折雖然大,但描寫得卻很輕:思兼更一度覺得他並沒有脫離船團的理由,但如此一來船長急火攻心致死,實在死得冤枉至極。

此話人物焦點仍落在滿肩重擔的利吉朵:將她視如己出的船長突然病歿,但她卻被託孤,將這船團的未來交予她手,其壓力可想而知。再加上其實他無力阻止皮尼歐為首的船團脫離支配,它們一離開船團的防禦力又不足,基本上前無去路而後有追兵,心力交瘁。所以他能做的也只有穩住民心,畢竟船團的社會還在中世紀以財閥權力家族所支配的賢人政治,交接若出現問題,牽連可以很廣。但這話皮尼歐的反應令我很意外,我以為當時他請雷德燒烤是個好人,但這話他面對著面臨崩潰的利吉朵仍落井下石,即使兩個人沒有甚麽友誼,大概也不需要惡言相向,這樣的男角色太差了。

此動畫看似沒有明顯的所謂過渡。即使是這一話,縱觀所有日常番來說,劇情張力的改變仍然相當有限,令思兼開始認為這套動畫的重點在於之前的日常番,而究竟本故事強調日常番的目的為何,則要等全季都看完才有結論(嘛,也只有幾集了)。

當船長的棺木沉沒在大海之中,一切的科技、經驗等等甚麽的都隨之湮滅;若沒有人能夠創造歷史,也就沒有一頁又一頁悲痛的歷史,這種世界又會可愛嗎?


進撃の巨人 09

$
0
0

[DMG&EMD][Attack on Titan][09][1280x720][BIG5][02-22-27] [DMG&EMD][Attack on Titan][09][1280x720][BIG5][02-22-58] [DMG&EMD][Attack on Titan][09][1280x720][BIG5][02-23-55] [DMG&EMD][Attack on Titan][09][1280x720][BIG5][02-24-51] [DMG&EMD][Attack on Titan][09][1280x720][BIG5][02-33-53] [DMG&EMD][Attack on Titan][09][1280x720][BIG5][02-35-50]

 

這集不講分鏡,因為重點是ミカサ的腹筋(笑)

前半集是翻炒無數次的回顧,思兼懷疑這每集重複述說的簡單設定,是否還要找兩個路人再講半集。故事在第九分鐘才開始,回憶艾倫在巨人肚內的血池所見到的慘況,卻在醒來之際發覺自己早成眾矢之的,接下來就是三人與於該地的調查兵團的對峙。

這集可謂完美表現了甚麽叫獵巫:惡魔不能證明自己不是惡魔,記起網上某段由當時審判傳教士審判女巫所寫的備忘:

「如果被告過著不道德的生活,那麼這當然證明她同魔鬼有來往;而如果她虔誠而舉止端莊,那麼她顯然是在偽裝,以便用自己的虔誠來轉移人們對她魔鬼來往和晚上參加巫魔會的懷疑。如果她在審問時顯得害怕,那麼她顯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馬腳。如果她相信自己無罪,保持鎮靜,那麼她無疑是有罪的:因為女巫們慣於恬不知恥地撒謊。如果她對向她提出的控告辯白,這證明她有罪;如果她由於對她提出的誣告極端可怕而恐懼絕望、垂頭喪氣,緘默不語,這已經是她有罪的直接證據。如果一個不幸的婦女在受刑使因痛苦不堪而骨碌碌地轉眼睛,這意味著她正用眼睛來尋找她的魔鬼;而如果她眼神呆滯、木然不動,這意味著她看見了自己的魔鬼,並正看著他。如果她發現有力量挺得住酷刑,這意味著魔鬼使她支撐得住,因此必須更嚴厲地折磨她;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罰下斷了氣,則意味著魔鬼讓她死去,以示使她不招認,不洩露秘密。」

假定罪刑的思考方式,艾倫根本無辯之機,亦無可能有辯之理。事實上他會變成巨人,而巨人就是原罪。在這種語境下,艾倫成為了戴罪的外族與小眾。之前身處人類方的處境被翻盤,唯有先求自保,再求共存。極端情況的自保需要最少能夠平戈止武的武力,聽上去很勇武吧!恐懼令所有說辭都失去意義,基本上問多少次都一樣的啊!

本話有個奇怪的設定:如果巨人在切斷後頸一刻究竟是會灰飛煙滅,還是會躺死在地上?因為兩種狀況思兼都見過,而暫時沒有更好的解釋。而且,以他們作為城壁的話,該算是後者?諫山先生這種完全不揭曉設定的方法(而且巨人不像機械人一樣有直觀視覺內容,他就只是變大了的、猥瑣的人類而已),實在令人又愛又恨。

因為劇情極度鋪張之故,每集可寫的內容實在太少了。唯一值得提的是:故事裡主角側的敵人突然間不僅僅是巨人;還有從人類無知而來的恐懼;以及自己無法掌握自身改變,且其改變卻又是巨人的不安與自我憎恨,這話第二點寫得很好,第三點則因為劇情而連掌握狀況的時間都沒有,希望日後的故事會補完這小部分的心理矛盾,事實思兼已經懶得再挑剔它的單面,嘗試把故事的單面表達成別的樣子:正如本話的艾倫說自己五年間的思考訓練等等全都為消滅巨人——那不是思考,那是靠訓練去盡量成為無堅不摧的士兵。今話的情節在才真正思考巨人的本質,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以及人類自身無知的恐懼等等。若真要說,這話故事才真正開始。


進撃の巨人 10

$
0
0

[Dymy][Shingeki no Kyojin][10][BIG5][1280X720][02-21-45]   [Dymy][Shingeki no Kyojin][10][BIG5][1280X720][02-36-02] [Dymy][Shingeki no Kyojin][10][BIG5][1280X720][02-36-26]

如果早少少不拖戲,思兼就不會說到口水都乾,說這動畫很單面了。

想起來一直都沒有清楚地說清楚,為甚麼覺得艾倫很單面:艾倫的描寫單面的原因乃在於之前十集,艾倫取自仇恨的敵意太明確,明確得根本不需要重複又重複,而且在他思考的範圍裡面連恐懼都沒有(但卻沒有ミカサ一樣的能力);再加上救ミカサ那一話他表現出來的,非其年歲所表現的對裁斷生命的過分堅決;再者,這麼多話來他都以自己的角度去戰鬥(自己去爭牆外的自由),說到尾根本就是死小孩。

但一反過去那麼多話的敘述,本話故事終於還他一個弱點,並把它拋到更大的時代背景之中,望去身後羅薩之牆之後的土地,匹西斯司令一個「To-be-or-not-to-be」的問題,將艾倫趕到去時代的天平之上:這根本不是要他選,他就是英雄,無論他是否願意,是否知道自己是甚麽,都不重要。沒有他的力量就沒有希望,世界的毀滅是顯而易見的——一般論而言,這都是悲劇英雄的起點。還是那句,如果有所謂堅韌的意志力,仍然是放在本話才有意思——之前的只是不思考。

[Dymy][Shingeki no Kyojin][10][BIG5][1280X720][04-02-43]

神分鏡:城台與士兵形成兩個交錯矩形(代表守護),尖刺對準縮小的阿爾敏;形成嚴峻的強弱對峙感。

雖然本話更大的看點在於阿爾敏,軟弱的他為友人向對方死諫,並重新定義敵我陣營:並非以直觀的巨人/人類形象作分別(在這點,純人類一點已經辯無可辯),而是以敵人的敵人即朋友作理將可能的力量都收為己用的功利需要作論據,這點無疑對於在那個絕境來講是相當聰明的——畢竟對方的論理方法一直只有訴諸恐懼(因為自己亦深陷恐懼之中),而自己立足的卻是事實。到最後要喊著來配音,我都看到燃了,這幾分鐘的人物恐懼與意見衝突描繪得已接近無懈可擊,單單四分鐘之內已經完成了一個完整的起承轉合:阿爾敏出戰(起)>對方動搖(承)>下令發炮(轉)>阿爾敏死諫/匹西斯到場(合)。唯一要挑剔的是:背景音樂太大剛好蓋過了阿爾敏的聲音,這DVD/BD會修正嗎?

如今看來,這劇終於拖完了前奏。十話前奏大牌得令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套二十多話的作品,大概很大機會也是一套要分季或另覓結局的作品。但無疑這一話而言,雖然艾倫的反應與過往的稍不咬弦,但完全無損此話的劇力,一話神作。


Viewing all 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